6月8日,由世界糧食計劃署農村發展卓越中心、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辦,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非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西非反饑餓與營養不良卓越中心為支持單位的中非稻米價值鍊研讨會在浙江紹興召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謝建民、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司長曹穎君、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軍、莫桑比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非盟駐華代表處大使拉赫曼塔拉·奧斯曼等來自政府、駐華使館、高校、私營部門等相關非洲國家和多家國際機構的100餘人參會。
我院院長曹寶明教授應邀參加會議,并以《稻米價值鍊:關鍵環節、提升與發展》(Rice Value Chain(RVC): Key Links,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為題作了主題報告,從稻米價值鍊的構成 (Composition of RVC)、稻米價值鍊的三個關鍵環節(Three key links of RVC)、稻米價值鍊提升的五大因素(Five factors of RVC promotion)、稻米價值鍊發展的三個階段(Three stages of RVC development)和稻米價值鍊的發展目标(Development goal of RVC)五個方面探讨了稻米價值鍊發展與糧食安全相關問題。
研讨會上,圍繞“水稻生産技術”這一議題,專家強調加強政府、國際組織和科研機構的水稻生産技術研究合作非常重要,通過推動産業化提升稻米産業鍊;圍繞“稻米儲備與加工”這一議,專家認為加強糧食儲備是對抗饑餓、推動減貧、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提升稻米儲藏技術可以提高稻米的商業價值;圍繞“産後減損與供應鍊”這一議題,專家指出産後糧食損耗造成嚴重的糧食浪費,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推廣稻米良種、加強有倉儲能力的企業、金融機構與農戶合作、改善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引入數字化儲糧技術等;圍繞“稻米質量與市場”這一議題,為提升稻米質量,助力小農戶融入市場,專家認為需要篩選更優的稻米品種、更新稻米加工設備與灌溉設施、加強人員技術培訓、加大金融對稻米細分市場的支持力度。
會議指出,消除一切形式的饑餓和營養不良是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為增強農業生産、改善人們生活,需要推廣可持續商業模式,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保障基礎設施和技術投資。稻米在食物系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稻米價值鍊的增強将有助于提升糧食系統,推動零饑餓目标的實現。